2015年,世界經濟持續調整變革,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,轉型升級亦潛入深水區; 昂首前進的中國玻璃纖維/復合材料行業迎風招展、持續向好,在建材行業中成為獨樹一幟的 增長亮點,為“十三五”規劃的啟程奏響了強音!
一、2015年經濟運行情況
(一)行業經濟效益
2015 年,1197 家規模以上玻纖/復材企業實現:主營業務收入 2617.2 億元,同比增長 10.1%;利潤總額 183 億元,同比增長 10.2%。在建材行業整體效益下滑的形勢下,玻纖/ 復合材料的逆勢增長表現得格外搶眼。 2015 年,規模以上企業銷售費用 58.2 億元,同比增長 6.9%;管理費用 85.6 億元,同 比增長 11%;財務費用 35.7 億元,同比增長 4.2%。行業資產總額約為 1901.5 億元,負債 總額約為931億元,存貨 150.3億元,其中產成品83.9億元。 2015年,規模以上企業固定資產投資441.22 億元,增幅高達23%。企業管理更為理性, 加大生產線技術改造和調整產品結構力度,優化生產成本,積極進行轉型升級;環保意識加 強,節能減排深入推進。同時部分企業進行了機器換人、自動化改造,建設智慧工廠,開啟 了玻纖復材行業工廠生產、管理信息化、自動化、智能化的新時代。
(二)玻璃纖維行業
1、產能結構持續優化 2015年,全行業玻璃纖維紗323萬噸,同比增長4.87%,全年增速較2014 年回落。其 中池窯紗產量 304.5 萬噸,同比增長 6.73%,占玻纖紗總產量的 94.27%,較去年繼續增長 1.6 個百分點;坩堝拉絲產量18.5 萬噸,同比下降18.5%,近年來球窯產能規模萎縮,代鉑 坩堝紗產能逐步減少。在市場調節和全行業努力下,玻纖紗產能持續優化。
在行業政策引導和市場調節的雙向作用下,全行業成功扭轉了玻纖紗產能過快增長的勢 頭?!笆濉币巹澠陂g,玻纖紗產量一直保持與國民經濟同步增長,企業針對市場進行應用研 究并逐步調整產品結構,優化生產成本。自 2014 年始,大部分玻纖企業實現了量價齊升, 利潤大幅提升。玻纖紗產品供求關系良好,市場需求穩定,產能利用率高位運行。下游風電、 熱塑產品等應用領域的需求增長使行業呈現良好景氣度。受下游電子通訊、建筑需求持續疲 軟的影響,電子紗、網布仍舊勢弱。
2、進口產品結構優化 2015 年,玻璃纖維及制品進口數量 23.3 萬噸,同比下降 4.8%;進口額 8.88 億美元, 同比下降8.7%。玻璃纖維及制品進口均價3808.78 美元/噸,同比下降4%。 隨著國內風電及其他細分市場需求的波動,進口玻纖制品的結構也在發生變化。玻璃纖 維粗紗進口量5.8萬噸,同比增長90.06%,進口均價從2015年5月份開始持續漲價,到12 月達到 1221.58 美元/噸,同比增長 37.94%。與粗紗進口量大幅上漲形勢相反的是,玻璃纖 維細紗進口數量2.17萬噸,同比下降52.77%,均價提至4068 美元/噸,同比增長41.43%。 進口細紗在年底突破 4000 美元/噸的均價。玻璃纖維薄片(巴厘紗)進口量 2206 噸,同比 增長126.73%,進口均價降至5656美元/噸,較去年同期下降了43.9%。
3、出口數量回落,貿易順差11.63 億美元 2015年玻纖及制品出口數量124.9 萬噸,同比下降3.2%;出口額20.5 億美元,同比下 降 0.7%;出口均價 1640.86 美元/噸,同比增長 2.6%。貿易順差 11.63 億美元,同比增長 6.4%。 玻璃纖維粗紗出口量 56.05 萬噸,同比下降 4.1%,出口均價 972.4 美元/噸,低于進口 均價 249 美元/噸。玻璃纖維細紗出口量 4.23 萬噸,出口金額 0.9億美元,出口均價 2130.5 美元/噸,較前幾個月有所回落,但仍高于去年同期價格。深加工制品出口方面,各主要產品 仍保持增長勢頭,且出口價格均有所增長。
(三)纖維增強復合材料行業 隨著風電、軌道交通、城市基建、環保等領域的市場需求增加,帶動復合材料制品市場 持續升溫。2015 年,纖維增強塑料制品全行業總產量約為 456.71 萬噸,同比增長 5.36%。 其中,纖維增強熱固性產品產量為280.31 萬噸,同比增長3.06%;纖維增強熱塑性產品產量 為176.4 萬噸,同比增長9.23%。
1、 熱塑性復合材料制品
熱塑性復合材料因其制件成型周期短、沖擊強度高等特性得到市場認可,隨著汽車、高 鐵、電子電氣等領域的需求日益增加,熱塑性復合材料蓬勃發展。國內熱塑性復合材料仍延 續了前兩年的發展速度,在復合材料制品總量中的比例保持逐年穩定增長趨勢,占國內纖維 增強塑料制品行業總產量的38.6%。其中工程塑料產量146.4 萬噸,同比增長8.44%,仍是 熱塑性復合材料制品的主要類型。近年來隨著 GMT、LFT、LFT-D 及 CFT 相關工藝與裝備 的逐步成熟,其產量和應用規模正在快速增長。重點玻纖企業加大對熱塑性增強紗的研發與 生產力度,以滿足下游市場需求。各大裝備企業加強對熱塑復合材料成型工藝及裝備的生產 與研發。
2、纏繞制品 2015年纏繞制品總產量75.08萬噸,同比增長 5%。產品主要包括輸(排)水管類產品、 石化及食品用貯罐、高壓管道、脫硫塔、車載氣瓶等。近年來雙壁儲油罐、大型儲罐得到重 點研發與應用拓展,尤其連云港中復、勝利新大等單位在大型玻璃鋼儲罐的生產技術方面取 得突破,整體纏繞成型了一批容積在 5000 立方以上的特大型儲罐,用于化工、食品釀造等 領域。隨著復合材料行業快速發展,復合材料設備國產化的需求越來越多,各裝備廠加大了 對纏繞設備的研發。近兩年具有自動化程度高、產品質量穩定、綠色環保的連續纏繞工藝得 到快速發展。
3、拉擠制品 2015年復合材料拉擠制品產量約30.56萬噸,同比增長5%。產品主要包括復合材料塔 桿、復合材料橋架、復合材料電纜支架、碳纖維復合芯導線等電力絕緣類產品,橋梁、隧道、 地鐵疏散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用型材產品,以及化工防腐、體育設施等領域的制品。近年來, 聚氨酯拉擠型材成為研發熱點——聚氨酯樹脂體系應用于拉擠成型工藝,具有更短成型周期, 生產率高,生產現場無苯乙烯揮發等優點,產品包括聚氨酯拉擠窗框、聚氨酯軌道枕木、聚 氨酯梯子等。
4、SMC/BMC制品 2015年SMC(片狀模塑料)和BMC(團狀模塑料)制品產量約36.21萬噸,同比增長2%。 SMC/BMC制品主要應用于汽車、建筑、電力設備等領域,產品主要包括SMC/BMC模壓汽 車部件、電力開關柜、電表箱和絕緣零部件、建筑人造石等。此外,壓制板材類產品近年異 軍突起,尤其是夾層板類產品在軌道交通、商用車、船舶、體育器材等領域應用快速增長, 成為兼具結構與功能性的輕質高強材料。
5、連續板材制品 2015 年連續板材類制品產量 17.71 萬噸,同比增長 10%。連續板材類產品,尤其是采 光板類產品在汽車廂體板、工業廠房、農牧業等領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。
6、風電復合材料制品 2015年,以風電葉片為主體的液體模塑成型制品產量37.23 萬噸,同比增長高達38%。 受風電上網電價的調整的影響,2015年我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到歷史最高水平。據中 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初步統計,2015 年中國風電新增裝機3050 萬千瓦,占全球新 增裝機量 48.4%。截至 2015 年底,中國累計裝機達到 14510.4 萬千瓦,占全球 33.6%市場 份額。隨著近年風電市場的快速發展,對風電復合材料制品的材料性能、結構、工藝和技術 指標要求越來越高,如對高性能玻纖、高模量玻纖織物的使用和生產工藝的優化,葉片一體 化成型技術的應用進一步推動了風電產業的發展。近日,中復連眾連云港葉片工廠 MES 系 統(生產執行系統)正式上線運行,標志著葉片生產管理邁入數字化管理時代。 鑒于空氣嚴重污染以及應對氣候變化,清潔能源逐步取代化石能源已經成為我國能源消 費的基本國策。原材料及葉片企業要在推進高性能復合材料在風電領域中的應用、以及滿足 未來風電大型化、智能化、輕量化發展需求方面下功夫,同時關注風電“十三五”規劃及相關 產業政策,及時調整運營思路。 圖 6:2001 年-2015 年中國新增及累計風電裝機容量
7、手糊成型工藝制品 2015 年手糊成型工藝制品產量 83.52 萬噸,同比下降 10%,在纖維增強塑料制品行業 總產量的比重下降到18%。手糊成型工藝生產效率低、操作者技術水平對制品質量穩定性影 響大,適用于做小批量、多品種的異型產品,其他可用機械化、自動化生產設備替代。
二、未來走勢與發展建議
1、理性發展,有序增長
我國玻璃纖維行業經過高速發展階段、金融危機震蕩以及產業政策調整后,目前已進入 穩定增長期,整個行業的發展更為理性,新增產能增速放緩,企業更傾向于產品結構的調整, 注重差異化發展,提升產品質量和附加值水平,而復合材料應用領域的拓展成為推動玻纖行 業增長與發展的引擎,產能有序增長,禁止盲目建設。今后總產能仍需控制,行業準入條件要嚴格執行。增強企業的自律意識和行業大局觀,堅決打擊陶土玻璃纖維及其制品、陶土玻 纖增強復合材料制品,堅決抵制低價競標和惡性競爭,維護行業健康有序的競爭和發展秩序。
2、規劃、戰略必不可少
2015年建材行業增速回落,行業效益嚴重下滑。在這種嚴峻的經濟形勢下,中國巨石、 泰山玻纖、中復連眾、勝利新大等企業卻逆勢增長,效益大幅提升;中小企業如華源新材通 過嚴謹規劃、科學生產,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。社會各界對玻纖/復合材料行業給予高度 重視。同時隨著新三板市場的逐漸成熟,被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接受,2015 年不少玻纖/復 合材料企業成功在新三板著陸,以更規范的管理迎接時代的洗禮。龍頭企業的力量固然不可 忽視,數量眾多的中小玻纖/復合材料企業更應該做好謀局部篇的工作,以專補全、以小補大、
專精致勝。通過差異化經營,避開大企業的規?;偁?,避開其它企業的的同質化競爭,從 而徹底甩開低成本競爭市場。一年之計在于春,企業如何降本增效、如何把握時代給予的發 展機遇,一定要量體裁衣,制定適合自身企業發展的規劃戰略,有的放矢,科學發展。
3、提升標準體系,引導實施品牌化發展
提高現有標準體系的內在和應用性能指標,規范行業和市場秩序。加快新產品標準的制定出臺,保障新產品開發與應用。努力提高標準國際化水平,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,增強國際話語權。重視企業標準,引導企業實施品牌化發展。以優化產業結構和市場結構為導向,積極建立和發展協會標準體系。將部分先進企業標準上升為行業標桿,引導行業不斷發展進步。
4、智能制造,綠色生產
“推進兩化融合,建立智能工廠”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。 在后金融危機影響及國內各行各業轉型升級的大環境下,纖維復合材料行業“十二五”規 劃已經轟轟烈烈收官,“十三五”規劃悄然掀開歷史篇章。2016 年全行業要確保銷售額、利潤增長10%,開發新產品,拓寬新市場。新時期的纖維復合材料行業,需要我們的智慧與魄力對 其進行謀局部篇,行業發展之舵必須牢牢掌握在我們手中,科學規劃,穩扎穩打,向行業“十三五”規劃制定的目標進軍!